您好,欢迎访问黄陵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

用户登录 注册
管理员登录

服务热线

09115213200

扫码立即沟通

当前位置:

首页

>

美丽乡村

>

特色文旅

>

正文

巍巍华夏之祖,堂堂中华之根——黄帝陵

  “黄帝崩,葬桥山”。太史公司马迁这寥寥六个字,使得桥山成为名传千古的胜地。

  其实,即使以城市人的眼光,桥山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山,而是同北京的景山、万寿山、香山一样,是一座公园式的丘陵。清明时节,陕北高原还是荒凉的一片黄色,唯松柏参天的桥山之上,已摇荡起漾人的绿意。

  黄帝庙坐落在桥山东麓。从古籍得知,黄帝庙最早建于桥山西麓,宋太祖开宝五年移建于今址,以后历经千年兵火,万事喧嚣,时断时续,历代维修至今。同古朴的陵墓风范一样,黄帝庙亦无后世皇帝那种镶金嵌银的尚奢之气,而是简洁,无华,质拙,沉稳,呈一派可人的淳朴古风。

  当我随瞻仰的人流迈进正殿之际,便暗自一惊:大殿里没有浮彩艳色的塑像,没有雕龙饰凤的龙庭,没有虚张声势的文臣,没有凶神恶煞的武将……不,黄帝庙摒却了一切不属于它的世俗之气,只保留着高贵的人文本真——这里只有一尊石刻拓片黄帝像,悬挂在大殿的正面墙上。细察此像,轩辕黄帝全不像后来的统治者一样正襟危坐,道貌岸然,而是取站立姿势,步履向东又回首西望,抬臂扬手,像是在向他的人民讲解着什么,召唤他们随之而去。我的感觉,与其说这是至尊的帝王,不如说是一位慈善的老农。这样亲切的帝王像,在我的记忆中,还是第一次见到。我想,后世子孙之所以把黄帝尊为“人文初祖”,除了纪念他的功绩之外,还有他身上所具有的文明美德。  

 

  黄帝庙区里文物颇多,最珍贵的,还属那株闻名中外的“黄帝手植柏”,现存世人的印象,它就是黄帝陵的图徽。它是否为黄帝亲手种植,已无关宏旨,其重要性在于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株柏树,已有5000年生命,可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人。因此,这株七个人也抱不赢的大树有如神灵,也受到外国人的景仰,1982年英国林业专家罗皮尔等人来此,将这株古柏定名为“世界柏树之父”。而我呢,更愿意极而言之——当我看到来来往往的炎黄同胞,依偎在它参天蔽日的浓荫里,我觉得将它视作我们的民族之魂,也未尝不可。作为黄帝的子孙,华夏民族历来重视崇拜祖德。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历代,黄帝陵残破了又修葺,修葺了又残破,几许几何,有多少兴衰盛事,早已淹灭在历史的往昔里。但逢国泰民安之日,就必有修缮之举。   

  1955年,毛泽东在陈嘉庚先生向他反映黄帝陵陵山荒芜、庙宇残破、无人看管……的信上批示,并把信转给周恩来总理。在毛、周的直接关怀下,黄帝陵被整修一新。以后第二次大修完成于上世纪80年代,将十年浩劫的遗难全部解决。此番陕西省的报告,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。江泽民同志和李鹏同志,分别为整修黄帝陵题了词:“中华文明,源远流长”,“发扬中华文化,振奋民族精神”,表明了党中央对整修工作的关怀。1992年,为整修黄帝陵募集资金的专门机构“黄帝陵基金会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,许多老同志、老前辈,老学者如李瑞环、薄一波、萧克、王光英、程思远、庄炎林、任继愈、荣高棠、张岱年、冯其庸……欣然担任基金会要职。至此,整修黄帝陵的意义,已突破历代的境界,提升到“民族凝聚”的高度。

  

  经过全国和海外著名专家戴念慈、吴良镛、周干峙、杨洪勋、谢辰生、罗哲文、汪国瑜、李道增、齐康、张锦秋……的规划设计,整修总体规划经过六次大规模的研讨论证,终于经由国家有关部局的批准而正式实施。

    也就是说,这一次在我们手上整修祖陵祖庙,应该、将要、也必须做得比历朝历代都好。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甚至还需要展开文学幻想的双翼。古代先贤的才智并不比今人稍逊,不付出十倍八倍的努力,我们还不见得能与古人匹敌! 新方案包括了建造轩辕桥、引水造印池、修建祭祀大殿、功德坛、龙驭阁等数项工程,将以“雄伟、庄严、肃穆、古朴”的原则,体现轩辕黄帝寝陵天地合一、博大精深的圣地气势。其工程浩大,气魄宏伟,当然,这些目前还停留在图纸上,已完成的有碧绿的印池,水已被引来,其上跨着大青石筑成的轩辕桥。5000块硕大的鹅卵石已全部就位,每一块叠加起来,就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。

  

  陕西不愧是出文人才子之地。我特别欣赏不知出自谁人之手的《为整修黄帝陵恳吁海外炎黄子孙书》:“华夏历史,沧海桑田,然朝野共祭吾祖轩辕,数千年未曾间衰。凡我黄帝子孙,华夏后裔,遑论春风得意抑或风雨黄昏,遑论乐居家园抑或漂泊异域,心存黄陵圣地一片,无不魂牵梦绕,翘首引颈,意往神驰……” 这诗一样的词句,像烈火一样炙热了我的心。从这一刻起,我觉得整修黄帝陵工程,并非遥远于我无干的他人事了——我不也是轩辕的后代?有一个声音在心里经久不息地响起来:“你该为黄帝陵做些什么?”

  中华民族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。我深信:我们不但能把黄帝陵整修好,还能对全世界的文明进步,做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贡献!

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

壮丽桥山,醉美黄陵欢迎您!